鲍诗度 智商+情商+职商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筑宅客 人气:8.04K

鲍诗度:智商+情商+职商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鲍诗度

鲍诗度简介:

上海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艺研究院教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编辑部主编。

就好像去意大利,没有人不惦记made in Italy的奢侈品牌一样,真正希望能用艺术之美点缀生活的人,也大凡对室内设计怀有一份淡淡的执著,对于设计大师们那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憧憬。

终于,又踏进了高校,有幸与上海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鲍诗度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内庭院景观设计方案的激烈投标竞争,最终,一位儒雅的浑身散发书生气息的中年男子在多轮博弈后脱颖而出,他设计的“东井”、“西庭”、“南苑”、“北院”——独特的四个内庭院的概念使“东方之冠”的中国精神得以更好地延续和深化。这位中年男子就是鲍诗度教授。

鲍诗度1956年10月出生于和县乌江。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协会员。现任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东华大学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全国教学评估艺术学评审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主编。应邀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多次对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荷兰、日本等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考察和学术访问。2005年创立环境艺术系统设计论学说。

记者:2010年世博会的时候,您担任了世博会中国馆内庭景观设计总设计师,您为什么能够拿下这个项目?

鲍诗度:我们要通过世博会中国馆庭院设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60年来的成就。要体现中国的元素,中国的特点,中国的风貌。中国馆在世博会里面积最大,高度最高。国家馆对外有一个天井即庭院,世博局对此非常重视,我代表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参与项目投标,有多家国内国外的大型设计单位应邀参加,经过一轮又一轮竞标,最后我们的设计方案以第一名中标,这也是我们东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在负责东华大学环境设计研究院工作几年来一个最重要的突出成就。

记者:您的设计创意有什么特点?

鲍诗度:很多家的设计围绕表面形式做文章,把中国文化标签式地贴在上面,而我们的设计主要抓住两点:与中国馆、中国文化紧紧结合起来,以中国的意象、中国的意境来体现中国的文化,设计手法是一种写意的手法。什么叫写意的手法,就是把意思表达到,把中国的元素表达到,把中国的精神表达到。但不是通过一个什么具体的东西来展示,但它又能让人能感到它是中国文化、中国元素,我们用了四句唐诗,每句唐诗里体现一个字,即:清、形、香,体现了四个区域,代表了中国民间、民族、民居三大文化,得到了世博局领导和中国馆总设计师和整个专家团队的首肯。

记者:您最早是学美术的,您是怎么想着从纯美术转到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呢?

鲍诗度:回答这个问题,我要先说明一个情况,就是环境艺术是什么学科建立起来的。中国美术家协会里就有环境艺术委员会,其他什么装饰协会、建筑协会都有环境艺术委员会,但都是后来成立的。明白这个你就很清楚了。

环境艺术设计这个学科的建立基础是美术学和建筑学交叉上而形成的一个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内容,有一半是美术学、一半是建筑学等内容。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人,不懂得美术和建筑学是不行的。环境艺术设计为什么会在中国产生,为什么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呢?建筑有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三者结合形成建筑学,所以建筑本来就属于艺术范畴。在国外,这个体系的发展一直是三者在一起,这样延续着的。

我们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米开朗基罗是美术家,但是他搞建筑也很厉害,做了不少很有名的代表作,大到梵蒂冈教堂,小到室内设计,他还是雕塑家,26岁就创作了大卫,他还是一个油画家。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我们以前是按照这个体系走,但走到我们这儿变样了,实用坚固和美观分开了。为什么?因为中国经济不发达,我们造一个房子,只要求住得不倒,觉得美观是不需要的,一直到改革开放,这30年,才慢慢改变。但人一生的精华有多少,不就是二三十年时间嘛。其实我们看到,能够成为建筑大师的,往往都有很深的美术功底。因为他们在造型上,在审美能力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记者:如今国内的大学,普遍有个问题就是大学生们的创新力不足,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鲍诗度:我觉得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问题!过去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是大国,也是世界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在几百年前,我们的GDP占整个世界的三分之一。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发展反而弱了,而其他国家发展那么强盛,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创新力不足,封建意识等是问题之一,我们做大学老师的,首先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清醒这个问题。否则作为一个教授,一个学科带头人,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了。

所以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首先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人生的思路和我们的选择。如何面对我们的社会、我们学习的环境和状态,脑子里要有个清醒的思路。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些时候弄不好传统“精华”也会会严重束缚我们的思想,中国近几百年落后的原因,创新力不足是原因之一;中国大学创新力不足,封建意识、官本制、唯上、急功近利、小农经济等等都是传统文明束缚的原因;表现在学术研究、科学技术研究上的束缚,是长期以来一贯使用的研究方法其中是受到易经文化的影响,三千年来我们用的学术方法或者研究方法是归纳法研究,所谓归纳法研究,就是用特殊规律来解释一般规律,然后一步一步论证、分析、推导。而西方国家科学研究发展的思维方式用的是演绎法,是用一般的规律来研究和推导分析特殊的事情;同时,科学的创造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是不行的,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的社会作用在中国与西方社会发展相比较中国社会历来是被弱视的。

记者:您在实际从事某个项目时,会不会带学生一起参加?

鲍诗度:在读的学生实际做项目的能力是很弱的。弱到什么程度呢?几乎完全不能够参加实际项目设计工作。基本上没有办法带,也带不了。这是因为学生在校期间还不具备实际项目设计知识和技术能力。学生在本科生的阶段,他前两年是基础课,后两年是专业课,后两年当中的第三年才是属于专业课阶段,到了第四年,他主要是搞毕业设计,面对社会就业,学生基本上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专业学习。

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面临什么问题呢,他首先要外出打工,打工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你一边学习,一边预备性找工作,就是你进入社会的预准备阶段,这样当学生一毕业的时候,学生很容易跟社会融合,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规律。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非常有限,所以学生在社会实际设计项目中不具备实际设计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有的学生,很聪明很好学的学生,他能很快进入社会。但是设计这个东西不仅仅是一张图纸的问题,涉及到你的态度,你的综合知识,你的业务能力等,一般来讲,本科生几乎很少能具备。我们做项目设计,基本上是正式的专业在职人员。一般我们学校里老师真正的带本科生极少,因为学生参与不了,但是学生可以实习,等于是编外的,不参与真正的项目设计。比如像足球队打比赛一样,有正规的,有候补的,他们属于观摩的,因为他做不了。设计师一般是大学毕业五年以后才能真正起作用,这是普遍现象,不代表特殊现象,个别的案例也有。

有的学生很热爱设计专业,再一个跟老师走得比较近,或者跟设计师走得比较近了以后,一方面热爱,一方面悟性很高,那么老师、设计师愿意给他点一点,他就很快能进去。行行都能出状元,但是每一行出状元都是杰出者。任何行业的杰出者有共同的规律,综合素质是高的,品德的素质,为人的素质,还有他的天赋,他的热爱,他的职业道德,这些都上来以后,就可以了。尤其是我们现在的青年人,常常注意智商,也注意情商,但是很少人注意职商,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成为优秀的成功者,是需要这三者加在一起。凡是成为杰出的优秀者,职商都是很高的分数。但是,这在正常的大学生当中比例是非常少的,所以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成功呢,问题就在这里,你这人很聪明,你的情智也很好,不代表你能成功。这不是教出来的,这是家庭、社会、学校三个范围给他的影响,加上他本人的素养产生的,有的人天生职商就很高,有的人天生职商就很低,这是没有办法的,就像每个人的命运一样。

因为本科生是大锅饭,又没有办法跟他说多少,本科生跟老师不是定向的,而研究生跟老师是定向的。我是他的导师,他是我的学生,在校期间的读研生,我对他所有的东西都要负责,至少给社会输送一个完善的合格的人。首先我要尽到一个教授的职责、一个导师的职责,尽职责是要讲究方法的,有时候会因人而异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其目的是一样的。你要付出一颗真诚的心,你尽职了,尽到你内心品德要求的话,尽全力以赴教育学生的话,你就问心无愧,如果你这件事没有用心去做,那就是有愧的。我们做老师培养学生有一句话,尽全力以赴而问心无愧,因为很多东西你是不能改变的。基本上我培养学生,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为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有机会我会带他们出国、或者通过各种途径我派遣他们出国考察、交流学习。出去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我直接与国外高校联系的。几年来我的一批研究生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去了国外,学生增加了阅览,增加了知识,对学生本人今后事业的前途,对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因为学设计,你必须到国外去看一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不断有发展。

记者:鲍教授平时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告诉他们一些您的人生哲理?

鲍诗度:我给学生人上课,有一个主张,除了学术上的主张,还有人生态度的主张。对人生态度的主张是:第一,我想人最起码要有两个“爱”:一、你一定要尽量做你喜欢做的事,这种喜欢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真,不要去扭曲自己;二、你要坦荡地爱你最爱的人,坦荡的,真诚的去爱你所爱的人,这是你对世界的真诚流露。这两个 “爱”的核心是真诚坦荡无私的爱。

第二你要注重当下。不要去找什么,而是把当下的东西做好。我常常挂在嘴边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个过客,你什么东西都带不走,政治上权力再高,财富再多你都带不走,无论你有多苦多卑下的,那也是你当下的问题,你面对的这一切都可以消失,就像时间一样。今天是白天,然后你会走到黑暗,但黑暗过去又是白天,日复一日的规则。所以我觉得当下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好好把握当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有时对很多问题不要抓得太紧,实在抓不住就放掉,也是很自然的。但这个当下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积极的面对外部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面对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的。

第三就是面对一切你所有的问题,所有的困难,所有的困境,所有一切的一切,你最大的问题是你自己,不要认为世道对你不公、老师对我成见,你不要讲领导对你不重视、我学问做不下去、别人不理解我等等,都是你自己的问题,因为只有你认识到这点,你才能得到改变,别人是改变不了你的,外部的世界你是改变不了的。你认识到了,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把这个当下的问题解决掉了。

还有一点对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对所有的人,要抱着一种宽容的心态。人人之间,人与事的之间,事与事之间,你夹在当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一切要从自己找问题,要用一种宽容的心去看到。